DB3301∕T 0465-2024 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感知管理规范(杭州市)

ID

477442A9D4494A18B5FEE4AD937E78CC

文件大小(MB)

0.49

页数:

22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35.240.01,CCS,L 70 3301,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DB3301/T 0465—2024,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感知管理规范,2024-08-30发布,2024-09-30实施,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301/T 0465—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轨道交通 2,6 地下通道 3,7 地下公共停车场 5,8 人防工程 6,9 综合管廊 8,10 电力管网 .9,11 燃气管网 12,12 通信管网 13,13 给水管网 14,14 排水管网 16,15 感知数据 17,16 运维管理 18,DB3301/T 0465—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杭州市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越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临平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长三角标准技术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旭、吴鉴、黄晓、徐升雁、李海沙、徐林华、冯明、许振中、沈炯、周瑛琦、倪建华、周东蕾、陈佳琦、郦鹏、沈婷婷、刘勇、杨飚、何一浪、唐科、李晓悦、姜石磊、方蔚棠、张文涛、徐昕吟、田威、翁羽晖、邓铭庭,DB3301/T 0465—2024,1,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感知管理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工程、综合管廊、电力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的数字化感知要求以及感知数据、运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下市政设施的感知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35274 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 37025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GB 50026 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JGJ 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DB33/T 109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地下市政设施 underground municipal facilities,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等需求,在地表以下开发、建设和利用的轨道交通、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工程、综合管廊、电力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等地下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感知管理 perception management,用于实时监测、精确测量并处理各类感知设施运行状态与环境参数的技术管理手段,4 基本要求,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感知管理应按照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基于传感器类型、传感器性能以及覆盖密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明确各等级地下市政设施的感知能力、通信能力、计算能力和服务能力,DB3301/T 0465—2024,2,应根据地下市政设施的等级标准,明确以下要素配备:,a),感知能力:支持全部关键节点、设施本体和服务对象时空环境信息感知;,b),通信能力:支持区域级或城市级通信网络信号全覆盖,各专业场景应按照直连或级联的方式将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供至杭州市地下市政设施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及城市管理部门等平台共享,在地下市政设施附近实施深基坑工程、地下工程、钻探工程项目建设,应开展或加强保护区监测;在地下隐患中高风险区域内应加强保护区范围内设施监测,建筑设施类监测应符合GB 50026和JGJ 8的规定;基坑监测应符合GB 50497和DB33/T 1096的规定,5 轨道交通 一般要求,5.1.1,定期开展对轨道交通正线、联络线、出入段线等线路的道床结构、区间隧道的管片、车辆段(场)、附属设施的监测,数字化感知管理升级改造应按照相关监测技术规范制定专项方案,5.1.2,针对轨道交通盾构等重点施工区域,应及时开展道路地下安全隐患探测检测,做好数字化记录。 感知对象,轨道交通的感知对象配置应符合数字化管理要求,具体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轨道交通感知对象,感知对象,说明,车站主体,行车、乘客上下车、设备机房、管理用房等,附属设施,出入口、疏散口、风亭、冷却塔等,区间隧道,行车区间,采用盾构、明挖等工法实施 感知要素,对于轨道交通不同的感知对象应明确具体的感知要素,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轨道交通感知要素,感知对象,感知要素,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水平收敛,差异沉降,结构裂缝,烟感,火情,空气质量,车站主体,●,○,—,○,○,●,●,○,附属设施,●,○,—,○,—,—,—,—,区间隧道,●,○,●,○,○,—,—,—,注:,“基本配置”指应在正常情况下采用,标注为“●”;“推荐配置”指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标注为“○”。 感知设备,对于不同的感知要素应配备对应……

……